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17-10-25 点击数: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委会:
为做好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积极提交提案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委会和全体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新福安的目标和推进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突出从稳增长、促转型、强动力、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工作入手,深入调查研究,认真选题议题,积极提交提案。按照政协履职要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委会每年提交提案不少于3件、政协委员每年不少于1件。
二、注重提案质量
坚持质量优先原则,按照《政协提案工作条例》要求,提交的提案要符合“三有”(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三性”(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标准,提案反映的问题要真实可靠,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一事一案”,主题突出,切忌一案多事、主题不明。涉及国家机密、民事纠纷、刑事诉讼、学术争论、私人事务和超出我市事权范围等方面问题,不能以提案形式提出。
三、提交方式和时间
目前,我市政协提案网络平台已建成使用,提案提交一律登陆福安政协网http://www.fazx.gov.cn/进入“福安市政协提案工作管理系统”进行(具体操作使用手册详见附件2)。提交提案必须填写好联系人、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提交时间从即日起即可进行,截止日期另行通知,联系电话:0593-6337768。
附件:1.福安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
2.福安市政协提案工作管理系统使用手册
政协福安市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0月20日
福安市政协办公室 2017年10月20日印发
附件1:
福安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
一、经济类
1.做强做大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医疗保健器械、食品加工五大产业
2.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3.加快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产业园,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4.推动工业园区集约发展,打造产业转型与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
5.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产业龙头促进计划
6.深化质量品牌建设,提升“福安制造”质量
7.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8.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9.发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
10.探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模式
11.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民
12.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
13.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管理
14.积极打造“坦洋工夫”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15.拓宽茶叶产销渠道,建立中国红茶集散地
16.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商圈、专业市场建设
17.加大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力度,打造“五福福安”旅游品牌
18.加快“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旅游
19.创新金融服务,提升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20有效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21.开创实体市场电商模式,打造专业电商交易平台
22.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
23.发展林药、林禽、林果、林花、林菌等林下经济
24.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5.挖掘港口资源优势,加快港口开发建设
26.规划建设铁路、公路、港口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27.加强建设用地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
28.破解农村安置地建设难问题
29.注重产城融合,打造特色小镇
30.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31.实施创新创业工程,打造具有福安特色的众创空间
32.深化韩台两地经贸往来,促进福安与台湾的产业交流合作
二、教科文卫体类
33.加强“畲、茶、古、廉、红”等地域特色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34.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35.加快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优质文化企业
36.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形成一批优秀的文艺精品项目
37.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培育文化类优秀(青年)人才
38.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39.建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40.加强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41.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42.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43.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44.解决全市教师总量超编和结构性缺员并存问题
45.解决义务教育城区学位不足问题
46.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
47.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构建城乡统筹的终身教育体系
48.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49大力提高市民科学素质
50.加快医疗机构儿科、产科、精神科等薄弱专科建设
51.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5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53.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54.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能力建设
55.解决我市医疗卫计人员流失问题
56.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水平
57.重视青少年儿童健康
58.加强家庭教育
59加强寄宿制学生的管理
60.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61.加强市民文明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62.开展“创文明城、迎省运会”宣传教育活动
63.加强涉台文物保护
三、社会管理类
64.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65.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66.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67.加强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68.解决城区公交场站建设滞后问题
69.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管网老化改造
70.有效治理旧城区堵、涝、污问题
71.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72.建立生态保护区域财力支持机制
73.推行市级网格化管理服务
74.规范多元调解工作,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75.加强互联网管理,完善网络舆情监控
76.发展我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77.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78.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79.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改水、改厕工作
80.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
81.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
82.加大对物流、寄递、网络约租车等新业态的安全监管
83.合理规划建设电动车充电网络,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换电难题
84.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即“建好、管好、
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85.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86.分类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促进宜居环境建设
87.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88.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89.加强城乡无障碍设施、信息无障碍建设,保障残疾人权利
90.实施美丽乡村景观带提升工程
91.加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92.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建国家级生态市
93.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区域信用环境
94.实施韩阳人才发展计划,加强人才建设
95.推进水、电、天然气等价格改革,落实环保价费管理
96.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97.加强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98.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99.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和管理
100.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提高建管水平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 IE8.0 以上进行浏览